相传早在八千多年前,伏羲氏制定先天八卦,后经文王姬昌演变而成,最后演变成八八六十四。这就是后天八卦的根源。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所有的推测未来的书籍,都是以《易经》为基础推演出来的,可见《易经》之精深奥妙,可惜古往今来,能够真正研究透彻《易经》的人屈指可数,最多也就推测吉凶,相人面相等等,,在说天干地支,据《三皇五帝》记载:黄帝的高祖名字叫枪术,曾祖名茴芒,祖父名字叫赤哲,父亲名字叫少典,(需要指出的是:上古时期人没有姓氏,名字与氏族的名字常相互混淆)少典氏族是与有蟜氏族通婚的习惯,少興就娶了蟜氏的女儿附宝为妻,在姬水生的黄帝,据史记司马迁说:黄帝生下来,神奇灵异,几个月就会说话,幼儿十分机灵,长大诚实勤勉,聪明过人。幼小随母在姬水居住时姓姬,在河南新郑居住时,称有熊氏,后迁至河北逐鹿轩辕丘居住时称为轩辕氏,史书还有说黄帝姓公孙。姓公孙也对,公孙是黄帝受封的爵位。那为什么又称黄帝呢你?当黄帝打败蚩尤,炎帝后,由部落首领晋升到部落联盟首领,于河北桑干河釜山会盟,设坛即位,发现有象征土德的瑞兆,因为土为黄色,所以称黄帝。“帝”在远古时代是天神的意思,黄是土帝是天,黄帝成了当时天地人合一的象征。在大筑灵台的同时,又布下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又制定了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就是天干的形成,至于地支的概念,是轩辕黄帝的孙子颛顼在八卦的基础上,加以推进,用土圭立一个杆子,来观天象日月的运转,分别出一年四季的运转规律,最短的一天是冬至,就有了冬至当日回的说法。最长的一天是夏至,
(夏至是阳历的六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到了阳历的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是一年最短的一天,称为冬至,在一年四季中,最适中的为春分和秋分,春秋季节气温平和,不热不冷。有人说:二十四节气是春秋时期著作的,《尚书》中有节气的记述,说在商朝时只有四节气,到了周朝时期,才发展到了八个,这是不正确的。你要知道,在古代叫夏历,应该是在夏朝五帝时期二十四节气就圆满了。后经农民耕种起到了,不可缺少的指南。后来人民把它叫着农历,颛顼为历法之宗。在当时叫历象,是以历象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动,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月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了朔望,形成了月的概念,再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而这三个概念,所依据的物质运动,是互相独立的。根据精确测定: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2422平太阳日,这叫一个回归年。而从一次新月到下个月的时间,间隔为29,5306平太阳日,这叫一个朔望月。一个月,就是月亮绕地球一周,一个朔望月的长度,也就是29天12小时44分3秒。这叫做历月,是以黄河流域而制定的,中原地带最适合种植。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暑连,
秋暑白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为中原人民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播种收割的指南。早在商朝姬昌就用天干地支研变成七十二卦,为自己预测,周旋了几次灭顶之灾。为周易预测学,起源了不可磨灭公德。为中华民族几千年风风雨雨,和无数的历史预测学家,不断努力反复实践运用得来的宝贵经验财富。传到至今,视为奇书。
作者李守家,江苏沛县国学研究会会长,结缘热线:138134978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