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风水  国学  易学  道家  佛家  策划  教程  学术  视频
本站推荐
莱阳市娘娘山泉水厂
       纪风策老师和梁巧华总经理   宋朝  ... [更多]
莱阳市娘娘山泉水厂预祝2023中华
军创广告传媒预祝2023中华传统文
蓬莱万德福酒业预祝2023中华传统
江苏美人河酒业预祝2023中华传统
甘肃屈吴禅酒业预祝2023中华传统
关于开展“万德福杯”优秀中华传
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央视新闻联播】习近平在蓬莱
 国学典籍
 
过年发压岁钱究竟从何而来?怎样发更合适?
发布人:风策国学   发布时间:2019-01-30   点击:2129次

过年的时候,许多人在准备红包,给人送礼,其中有一部分是给孩子们的“压岁钱”。其实,严格讲“压岁钱”应是“压祟钱”,那么,“压祟钱”是干啥的呢?

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黑身白手,每到除夕夜都要出来害人。它习惯用白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一下,这样孩子被吓哭,然后发烧、讲呓语,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从此变成了疯疯癫癫的傻子。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据传,在浙江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除夕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和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阖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

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乘机用白手去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冒出一道亮光,祟吓得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

大家也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还有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这样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

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

 

  压祟钱的变迁

最早的压祟钱出现于汉代。也叫压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宫廷里过年有散钱之风,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宋元以后,过年散钱的风俗演变成为给小孩压祟钱的习俗,重要的意义还是相当于长辈给新生儿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明清时期压祟钱大多用红绳串著赐给孩子,一些地方把压祟钱叫“串钱”。民国时期,长辈用红纸包100文铜钱当压祟钱给晚辈,取“长命百岁”的寓意。

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喜欢用连号的新钱做压岁钱,意味着连连好运、连连高升。从此,压祟钱“避邪去魔”的功能逐渐结束,而其新担负的“一本万利”、“财源茂盛”、“步步高升”等“励志”作用应运而生。

其实,给老人的才是“压岁钱”,寓意他们不再增长岁数,可以多活几年。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把“压祟钱”也称为“压岁钱”了。

近些年来,压岁钱的传统寓意渐渐走样,大人们拼面子给孩子发压岁钱,发压岁钱成了不少家庭的负担。孩子们也开始比谁拿到的压岁钱多,很多孩子将“拿到更多压岁钱”当做重要目标,没有感恩和感谢意识。有些小孩手中有钱后,不知节俭,这也更加使人担忧。

  压岁钱这样发更合适

1、给父母、长辈的压岁钱金额应该逐年增加。在给长辈压岁钱时应该祝福长辈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压岁钱的金额就要逐年增加。
2、给晚辈的压岁钱金额必须一致。给所有晚辈的压岁钱数额应该要统一,不管年纪大小,一定要统一金额。也就是说,给姐姐的孩子和给哥哥的孩子都一样。
3、给小孩压岁钱的金额不能比长辈多,这是对长辈的一种尊重和礼貌。
4、避免有数字4的金额。在发压岁钱时要避免数字“4”,因为有“死”的谐音,不管是谁收到都会不高兴。可以选择一些带有吉利含义的数字,例如“8”有“发”的谐音代表吉祥之意,数字“6”表示“六六大顺”,有祝福别人的含义。
5、压岁钱使用新钞票象征“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使用新钞票可以让收红包者心情愉悦。
6、选择适合的红包封。现在很多红包封都有写上吉祥语,选择有合适祝福语的红包封也是一种心意!不能用一封写着“学业进步”的红包封给父母;也忌用过期的红包封,在猪年使用狗年的红包封就不太合适。
7、别在长辈面前拆红包。在长辈面前拆红包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一定要避免这样做!收到长辈的压岁钱红包后要给个祝福回礼,别心急拆红包,回家再打开看。
    

青岛风策国学文化发展研究院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江西路27号 常驻地址:烟台市蓬莱区北关路782号 电话:17753538249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浏览器版本,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技术支持:蓬莱善义电脑
鲁ICP备18042303号 Copyright 2018 www.fengceguoxue.com 国学易经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