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风水  国学  易学  道家  佛家  策划  教程  学术  视频
本站推荐
莱阳市娘娘山泉水厂
       纪风策老师和梁巧华总经理   宋朝  ... [更多]
莱阳市娘娘山泉水厂预祝2023中华
军创广告传媒预祝2023中华传统文
蓬莱万德福酒业预祝2023中华传统
江苏美人河酒业预祝2023中华传统
甘肃屈吴禅酒业预祝2023中华传统
关于开展“万德福杯”优秀中华传
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央视新闻联播】习近平在蓬莱
 学术研究
 
李雪松:辩证唯物主义与阴阳易变之研究
发布人:李雪松   发布时间:2024-01-11   点击:1032次

李雪松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和矛盾统一的整体。其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发展规律,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中国前贤赓续奋斗,不断弘扬与发展易学这一中国哲学的瑰宝,用其古老、朴素、辩证的思想影响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周易》中有阴阳易变、天人合一等诸多思想富有较强的逻辑性,用辩证、运动、发展的方式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应该辩证地去看待《周易》阴阳易变为现实理论提供依据,并推动现实理论发展和完善的价值体系,尤其是用其中的一些思想精髓,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应用。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阴阳易变的相同点

(一)对立统一规律

《周易》中强调变化和运动是永恒的主题。从哲学的意义层面看,一阴一阳就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说,《周易》认为世界的运动性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是发展的观点,是辩证看待问题的集中体现。阴阳易变就是一种自然界对立统一的作用法则,从这个原理不难看出,其中对世界运动发展观点的认识,认为事物之间的对立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对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阴与阳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是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和本质所在,正是这种对立统一推动着事物向前发展。

对立统一关系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强调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矛盾的对立性是普遍存在的,事物内部的矛盾和事物之间的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事物的对立而为事物的发展提供动力,矛盾的对立性推动了新旧事物的发展交替。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存在的,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制约,达到暂时的平衡和统一。

(二)实事求是思想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从《周易》创作的出发点来看,无论是阴阳、太极还是八卦,代表的都是自然界的现象和自然力,而这些自然现象在运动过程中相互作用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其实就是,古人通过自然界中的物质来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其中对自然界中人、事、物的观察,相对客观的反映了中国古人对世界的看法。这种思想认识为当时人们的行动提供了指南。古人利用阴阳变化,来解决当时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恰恰是从当时的中国实际出发,从本质上说就是实事求是思想的内在体现。

毛泽东同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式,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行了的系统阐述。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这也是《周易》创作的出发点之一。要做到实事求是,就需要解放思想,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求真务实。这正是对实事求是思想的创新和发展,也就是说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不与时俱进,就会与时代发展相脱离,也不能做到实事求是。同样,只有具备求真务实的态度,才能做到真正的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思想的发展与完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规律,也是中国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升华。

(三)人的能动性思想

人的职能在于改造、协调世界,使之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那么,《周易》是怎样强调发挥人的能动性的呢?首先,人要具备两种精神:一是自强不息的精神,一是胸怀博厚的精神。乾坤两卦《象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谓,天道刚健,君子应因此而仿效,奋发图强,顽强拼搏,永不止息;地道厚实、温顺,君子应胸怀宽广,能包容不同的人事物。这两种品质是中国人的哲学精神,一阴一阳、阴阳互生,一刚一柔,刚柔并济,以此来改造、协调世界,以达“往来不穷谓之通”的境界。其次,天道和地道统一于人道,要高度重视人道的作用。天地之道属于自然界的规律,而人道是对自然界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是说作为人类的准确反映天地之道的易理能保络天地万物的一般规律。由于人道是对天地之道的准确反映,因而它们之间具有统一性,即天地之道能为人们所掌握,转化为人道,以此能动地改造、协调世界。《周易》在强调人们改造世界时,并不是盲目的,而是主张以人道对天地之道的准确反映有意识地、能动地协调人与世界的关系。《周易》哲学的价值观推动了中国古代哲学走向更高的层次。

人的能动性是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强调了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积极作用。在辩证法中,人的能动性被视为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力量,是人类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的基础。人类通过自己的思维、行动和创造活动来影响和改变周围的环境,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同时,人的能动性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动力,它能够推动社会的创新和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发挥人的能动性,为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周易》对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启示

(一)阴阳之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易传》揭示《易经》宗旨的核心命题,与《庄子·天下》篇“《易》以道阴阳”一语遥相呼应。阴阳者阴性、阳性、阴气、阳气也,可引申为阴性事物法则和阳性事物法则。一一者,阴阳相对、不断迭运、相辅相成、相互转化之意也。程颐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道非阴阳也,所以一阴一阳,道也”,“离了阴阳更无道,所以阴阳者,是道也,阴阳,气也。气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程氏遗书》卷三、十五)。朱子《周易本义》曰:“阴阳迭运者,气也;其理,则所谓道”。阴阳学说为我们理解和处理矛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它告诉我们,矛盾是普遍存在且无法消除的,我们需要通过平衡、互补和转化来处理矛盾,实现事物的和谐发展。这对于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处理复杂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变易与不易

所谓变易,是指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我们常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在变,思想在变,环境在变,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歇的运动变化之中。任何事物都是既存在,又不存在。因为当它存在的同时又变成了别的东西,也就是原来的东西不存在了。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当你第二次走进这条河流时,它已经不是你第一次走进时的那条河流,原来的那条河流早就变化了。赫拉克利特的观点非常形象地表明了易经的变易原则。变易原则要求我们必须以变通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孔子在《系辞传》中对变通做了定义: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所谓不易,是指宇宙中存在的永远不会发生变化、不会消亡的事物。在易经看来,虽然万物本源的状态(现象)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变易),生生灭灭,但这个道、这个本源是如如不动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以尧存,不以桀亡。因此易经中的不易原则就是指本源不易。经典物理学中有质量守恒定律,认为物质的总量是不变的。后来爱因斯坦又提出了质能守恒定律,认为物质和能量不但可以相互转化,且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在转化前后是守恒的。

实际上物质和能量之间的转化仍然是阴阳之间的互相转化,物质为阴,能量为阳。因此质能守恒与质量守恒一样,都只是对本源不易的近似,是现象层面的守恒。

(三)内求与外求

内求是求之于心。内求之路就是将各种能力内化,通过对自心的修炼和探索来实现个人的升华。内求的本质就是简易原则——化繁为简,化万为一,将万物归一归虚,达到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的境界。外求就是人类通过发展物质文明,发展科学技术来实现人类能力的提升,让人类能够掌握更加强大的力量,开辟更多的生存空间。外求之路就是变易,化简为繁,化一为万,将太极化为万物,用机巧的科技来代替朴素的大道。另外,正如同简易和变易都是基于阴阳思想一样,内求与外求并不冲突,而是具有良好的互补性,能够互相促进——内求所得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宇宙,进而推动科技的发展;外求所得的各种科技手段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进行内求。因此我们需要将内求之路从隐学变成显学,放在与科学平等的地位,双管齐下,内外兼修,推动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

三、辩证唯物主义同阴阳易变相结合的现实意义

(一)推进辩证唯物主义同阴阳易变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根据历史文化条件和各国国情得出具体的结论,推动理论创新。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在《周易》中,有很多卦爻辞都与实践有关。例如,乾卦九二中提到的“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这可以理解为在实践中崭露头角;师卦六五爻中的“田有禽,利执言,无咎”,这可以看作是对农业生产活动的观察和描述。理论需要在实践中运用,变成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武器。“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五四运动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不断回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各种重大问题,完成各个时代提出的主要任务,同时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旺盛活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迫切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阐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的道理。

(二)推进辩证唯物主义同阴阳易变相结合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中国式现代化既体现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体现独特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包含着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精神富有包括很多含义,其中之一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精神财富,如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等。《周易》留下许多宝贵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精神资源。传承创新这些精神资源和文化遗产,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础。

(三)推进辩证唯物主义同阴阳易变相结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使命。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不能丢掉根和魂,不能丢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西方人观察中国的视角有偏颇之处。“西方很多人习惯于把中国看作西方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近现代民族国家,没有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中国,这样就难以真正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从悠久的中华文明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财富的角度来看待中国,从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角度来观察中国,才能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深入理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意义。

四、辩证唯物主义同阴阳易变相结合的方法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为推进辩证与阴阳结合汇聚深沉而持久的文化力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周易》源于中国古代周朝时期,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君主注重礼制、道德伦常以及国家治理,这为《周易》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历经七千多年的历史至今经久不衰,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开创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要自立自强,首先在文化上要自觉自信。有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不仅决定着文化自身的繁荣发展,而且关系到国运兴衰、民族沉浮。为什么我们拥有如此深厚的文化自信,为什么我们拥有如此深沉而持久的文化力量?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将中华民族素有的文化自信气度充分汇聚为引领中国人民奋斗不息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形成了深厚的文化根脉和独特的文化优势,获得了坚守正道的定力、砥砺前行的动力、变革创新的活力。立足新时代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才能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努力做到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在建设文化强国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二)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传承和发展永远是联系在一起的。古人说“承百代之流,而汇乎当今之变”,就是指明,任何对历史遗产和传统的继承,都是在当代的条件下的一种活动,而与当代的事变无可摆脱地汇合为一体,从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根据当今之变来从事继承的活动。《周易》是中华本源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它以浓缩的形式反映了中国文化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轨迹,特别反映了从巫术文化向人文文化发展的轨迹。因而,这种继承不能不包含着改造、转化、发展、创新。当然,在历史上的不同阶段这种发展转化的程度不同。而今天我们所提倡的继承,是从自然到自觉,自觉推动文化继承向着我们的理想方向发展、转化、创新。从前一个时期我们讲“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其实,古为今用就是文化传承要注重当代的需要,结合当代的视界;推陈出新并不是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而是顺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方向谋求新的发展。我们的古人常说承先启后,承先就是继承,启后不仅是把承接的东西延续到后世,还要有新的发展新的开启。古人常说的“继往开来”也是一样。在这个意义上,更好的表达应当是“承陈出新”,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继承中创新,创新以继承为基础。这样所了解的“传承创新”或“传承发展”,才能辩证地处理继承问题上的各种关系。

(三)人民至上

推进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阴阳的结合,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至上是重要的方法论原则,体现唯物史观的立场。在《周易》中,有关于“吉凶与民同患”的论述,这可以看作是其民本思想的体现。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思考模式,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它认为国家和社会的吉凶祸福与人民的生活状况息息相关,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人民的幸福安康。此外,《周易》对我们的影响深刻而长远,其所蕴含的道理会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百姓日用而不知”一句话,更是体现了《周易》对人民的关注和重视。马克思主义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新时代实践中推进“第二个结合”,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挖掘传统文化中带有人民至上的思想资源,形成强大的思想武器。

(四)创新文化发展道路

二者的结合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和创新体现继承和发展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周易》中的《革》卦和《鼎》卦,充分体现了新陈代谢、革故鼎新的基本理念。《革》卦象征着变革、革新、革命,而《鼎》卦则代表着取新。这两个卦紧密相连,旨在彰显“革故鼎新”之义。《易传·杂卦》中明确指出:“革,去故也;鼎,取新也。”这强调的都是推陈出新,除旧布新的创新原则。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魂脉和根脉都是我们必须坚守和弘扬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善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不断变革传统文化,淘汰一些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传统观念,以此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推进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五、辩证唯物主义同阴阳易变之实践探索

(一)中医阴阳学说与辩证施治

中医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由阴阳两种相反但又相互依存的力量所构成的。阴阳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从而维持着人体的生理平衡和健康状态。辩证施治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强调根据病情的具体表现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中医阴阳学说与辩证施治密切相关,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基础。

中医阴阳学说与辩证施治密切相关。在辩证施治的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阴阳失衡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例如,对于阴虚火旺的病人,可以采用滋阴降火的治疗方法;而对于阳虚寒凝的病人,则可以采用温阳散寒的治疗方法。此外,中医阴阳学说还为中药的配伍提供了理论基础,不同的中药具有不同的性味归经属性,可以根据病人的阴阳失衡情况进行合理的配伍使用。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阴阳学说与辩证施治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基础。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阴阳失衡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的具体表现进行中药的合理配伍使用。通过中医阴阳学说与辩证施治的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人的康复和健康。

(二)气候变化与“阴”“阳”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显现。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易学阴阳这一哲学概念用于描述自然界中相互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的力量。因此,我们可以将阴阳的概念应用于气候变化的分析中,以更好地理解其复杂性和多样性。

1.特征

气候变化中的阴阳可以指代不同的气候现象或特征。例如,温度升高和降雨量增加可以被视为阳的特征,而温度下降和降雨量减少则可以被视为阴的特征。这些特征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即阳气的增加会导致阴气的减少,反之亦然。

2.影响因素

气候变化中的阴阳还可以指代不同的影响因素。例如,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可以被视为阳的因素,而自然因素如太阳辐射、火山喷发等则可以被视为阴的因素。这些因素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即阳气的增加会导致阴气的增加或减少,反之亦然。

3.应对策略

减排措施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被视为阳的策略。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以降低气温上升的速度和幅度,从而减轻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减排措施也可以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适应措施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另一个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被视为阴的策略。通过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从而减轻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适应措施也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三)人文风水与建筑伦理

1.天人合一的建筑哲学。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中国古代又称作天然关系。在天人关系上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见解:天人合一。即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周易64挂就是由阴爻和阳爻两种符号,按照六爻为一卦而组成的兼天地人三级之道为一体的。系统符号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和天地人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的建筑伦理及堪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披着神秘面纱的堪舆学说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的建筑哲学。将阴阳学说用于住宅建筑,就意味着从建筑的选址到建筑的规划设计和营造都要周密的考虑到天文地理,气象等各种自然因素。从而创造出融天时地利人和为一体的良好居住环境。以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2.崇尚和谐的易学精髓

阴阳平衡即在建筑设计中,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形式和空间布局上。例如,建筑物的高低、大小、形状等都应该保持一定的平衡,既不偏阴也不偏阳。只有保持阴阳平衡,才能使建筑物保持稳定和和谐。同样,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强调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生态平衡的维持也需要不断适应变化,实现动态平衡。这反映了辩证法中的平衡观不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适用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阴阳互补即阴阳互补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主要是通过对比和变化来实现的。例如,建筑物的明暗、虚实、硬软等都可以形成对比,从而产生互补的效果。这种互补关系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的视觉冲击力,也可以提高建筑的使用功能。同样,在辩证法中,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赖的,没有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例如,生与死、成功与失败、优点与缺点等,都是一对矛盾,它们互相对立,但又互相依存,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成功就没有失败,没有优点就没有缺点。这就是辩证中的互补。

阴阳转化即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主要是通过创新和变化来实现的。例如,建筑师可以通过改变建筑的形式、材料、色彩等来创造出新的视觉效果,从而实现阴阳的转化。这种转化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艺术性,也可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旧的社会形态可以被新的社会形态所取代,这就是一种辩证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旧的社会形态中的矛盾被解决,新的社会形态中的矛盾开始出现,这就是辩证的转化。阴阳调和主要体现是一种深刻的设计理念,它以阴阳平衡、互补、转化和调和为核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处理建筑设计问题的智慧。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运用阴阳和谐的理念,以此来提高建筑的艺术性和实用性,促进建筑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辩证调和则是指通过调和矛盾的两个方面,达到事物的和谐发展。

(四)经济周期与“阴”“阳”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在经济学中,阴阳变化可以被理解为经济周期的波动和变化。

在现代经济预测中,阴阳两仪动静观念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被视为阴阳两种对立的力量,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决定了经济的稳定与否。如果经济增长过快,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剧,从而破坏经济的稳定;反之,如果经济增长过慢,可能会导致失业率上升,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通过观察和分析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可以对经济的未来走势进行预测。

在金融市场分析中,阴阳两仪动静观念也有其独特的应用。例如,股票价格的上涨和下跌可以被看作是阴阳两种对立的力量,它们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股票价格的波动。通过对这种波动进行分析,可以预测股票价格的未来走势。

日本对易经的研究有着深厚的历史。从桃山时代开始,日本易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易学家们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国《易经》文本,纷纷著书立说阐释研究《易经》的心得。美籍经济学家、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Richard Koo),在他的经济学说中,创新性地将经济周期区分为“阴”、“阳”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首尾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阴阳”周期交替通常需要数十年的时间,而当人们过近过快地观察经济活动时,很难察觉周期的更迭。经济活动就是这样,必须在经历了一个阶段之后才能够进入下一个阶段。阴阳周期的经济学观点,不仅帮助解释日本的经济萧条,而且为理解后泡沫时期的经济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此外,《周易》中的阴阳两仪动静观念为现代经济预测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依据阴阳两仪的动静观念,人类经济活动总源头太极的第一个创化,是从消费者的主观价值中找出稳定合理的主观价值。了解阴阳变化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经济周期的变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遵循,从而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动静阴阳,反复变迁。虽万象之纷纭,须一理以融贯”,《周易》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当代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其中诸多优秀思想精髓值得学习,但还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易学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和阴阳易动之理最终体现在当代中国,就是作为“人民至上”的时代意蕴,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两个结合”的现实体现。当下,吾辈应始终坚定文化自信,科学认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中国传统易学阴阳易动思想,不断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脉,着力推动易学走向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 

[作者系中国蓬莱易学研究会会员、北京三极之道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文化顾问]


青岛风策国学文化发展研究院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江西路27号 常驻地址:烟台市蓬莱区北关路782号 电话:17753538249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浏览器版本,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技术支持:蓬莱善义电脑
鲁ICP备18042303号 Copyright 2018 www.fengceguoxue.com 国学易经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