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尽灾来,禄尽人亡。佛家讲:“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我们现在吃的每一口饭,喝的每一滴水,全都是命中注定好的。过度消耗,必然折损福报,福报用尽了,苦难就来了。
人的福报,皆有定数
《了凡四训》中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物理学上有一个定律,叫做能量守恒定律,其实这个定律在福报上也能体现。纪晓岚曾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到一个故事。
有两位生辰八字完全相同的妇人,按理来说,她们的福禄是相同的,但是其中一位妇人嫁给了有钱人,而另外一位却嫁给了贫穷人。有钱的妇人年轻时,过着外人眼中非常风光的生活,惹人羡慕;到了晚年,却落下了双目失明的毛病,之后老公病逝,晚景很一般。反观那位贫穷的妇人,由于生计所迫,前辈子劳劳碌碌,没有享受多少福报,但是子女很孝顺,晚景也非常好。
可见,福报的能量是守恒的。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带了自身定量的福报。当你提前享受了福,却没有积极培植福报时,自然晚景凄凉。
古语有言:“井涸而后知水之可贵;病而后知健康之可贵。”纵然有福报现前,我们也务必要好好珍惜。享福有度,才不会福尽灾来,走到绝境。
世间福禄皆有定数,真正的智者都懂得惜福。他们知道珍惜自己生活当中的一点一滴,好好积攒自己的福报,不贪婪,也不透支。
十分福气,只享三分
古语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花一木,一饭一菜,并不单单只是物质上的价值,更能体现我们心中的价值观。我们今天所吃、穿、用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而是整个社会创造出来的价值,我们只有用的权利,但没有浪费的权利。每一滴汗水都需要被尊重,每一个物件也值得被珍惜。能真正懂得珍惜的人,一定是个珍惜生命的人,才是真正有福之人。
弘一法师小时候,家中厅堂上挂着一幅楹联,这幅楹联的上联写着“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七岁的时候,法师学习练字,拿着整张的纸潦草瞎写,一点也不知道爱惜。母亲看到后,严厉地批评:“孩子!你父亲在世时,莫说整张的纸不敢糟蹋,就连寸把长的小纸条,也不愿意随便丢弃啊!”
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不管年纪多大,法师都非常爱惜衣食。出家后也仍然恪守着这样的习惯,他的衣服,即使有破烂的地方,也是自己用针线缝缝补补接着穿。别人若是送给他好的衣服或者其他珍贵的东西,他大多都是转赠给别人。
他常说,这是因为“自己的福报少,福气薄,好的东西不能受用。”一代高僧尚且如此,对照我们自己,更是需要惜福!即使我们的福气有了十分,最好也只享受其中的三分,剩余的留着以后再用。
惜福之人,福寿绵绵
常言道:“命中有福要惜福”。
知福惜福者,福气自然会围绕在身边伴你终身,不懂福,也不去惜福的人,福气自然也会弃你而去。福报不是天赐的,更不是花钱买的,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用自己辛苦的点滴付出积累而来的。
作家林清玄曾在《惜福》中回忆到自己的外祖母一直到晚年仍然过着极端简朴的生活。他的外祖母从不允许家里有什么剩菜剩饭,到了晚年还时常捡菜汤,要求儿孙们吃饭时碗中不可剩下一粒米,常吓唬儿孙说:“不捡拾干净,长大了会生猫脸。”甚至有一些小米粒掉在地上,她也毫不犹豫地捡起来吃掉。
在过世的前几年,经常有人问其健康、长寿的因缘,她总是回答说:“可能是因为我惜福吧!”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年轻时,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过度放纵,一旦到了晚年,就受到疾病的折磨,有些就沦为穷苦无依的人,还有的人甚至都等不到晚年。
《杂阿含经》告诫我们:“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人的福报是都有限度的,用完了就没有了。爱惜自己的福报,就是珍惜自己的现在;努力去培植福报,就是丰富自己的未来。存善心,做善事,你现在多吃的苦,往往会铺就你未来人生的美好。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用心珍惜生活当中的一点一滴,心中常怀善意,爱该爱的人,做该做的事,知福且惜福,福报定会绵长伴终身!
郑正国老师简介
郑正国,男,1963年出生,浙江舟山市人,因祖上庇荫一直从事《周易》学研究,90年代学习于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1995年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在互联网上关于易学咨询策划的研究者,从1993年以来来自全球的华人社会易学咨询电话成千上万,并作出满意的解答,1997年以来在境内外几十家大企业策划中成绩斐然,1998年受到 国家高层接见,1999年受到美国及韩国邀请并入选《中国当代易学文化大辞典》,2000年出席二千年南京国际《易经》大会,入选《二十一世纪人才库》等十几部国内名典。2001年受到北大研究生班的邀请, 2001年受到欧洲华人华商协会邀请,赴欧洲受到欢迎,将成为当代青年从偏僻山村步入国际讲台的典范以及我国最有希望的易学应用人才。中国当代易学风水名家,现任舟山普陀正国易经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华传统文化蓬莱易学论坛执行主席。结缘热线:139068068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