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一过,便迎来阵阵暑意,太阳不知倦意,每每俏皮于空中,自是愉悦。关于夏天,最难忘的记忆怕是童年里的蝉鸣,和奶奶手中那不知疲倦的扇子。“麦天已过,薄衣轻扇”。扇子这种夏季小物,是一个诗人对长夏的记忆。扇不仅仅是夏日纳凉之物,也与运势息息相关,且听我慢慢说来~
中国传统的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随手猎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来挡住太阳产生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这便是扇子的初源。
"以木曰扉,以苇曰扇",最早的扇子是用苇做成的权力象征物,扇子起初的功能并不是用来纳凉,而是皇室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与特权的仪仗扇。
锦雉翠羽,遮尘蔽日,帝王威严,多加仪度。隋唐之后,羽扇与纨扇大量出现,而这时期的文人墨客喜爱把玩扇子,视其为"怀袖雅物"。扇的形制有很多,可大致分为三种,折扇、羽扇、团扇。
1、折扇
“双环结成连理枝,舒卷随人意。半轮秋月明,一片春云腻。到手时清风阵阵起。”明代瞿佑的这首《北双调·清江引》,很形象地描绘了折扇的用途及好处。
折扇,在古代又称为折叠扇、聚头扇、撒扇等,品种有纸折扇、象牙扇、贝壳扇、檀香扇、孔雀翠羽扇等,其中纸折扇的使用最为普及。“扇画必有书画佳者”,因此,有“袖怀雅物”之称的折扇颇受文人雅士所爱。
2、羽扇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每每读到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壮阔而悲烈的场面。而诸葛亮仿佛只要轻摇一下鹅毛扇,便能妙计横生,运筹帷幄。
但其实,这把鹅毛羽扇在诸葛亮的眼里,是爱妻赠予他的定情之物,不仅寓意“礼轻情意重”,更是让他养成了遇事要沉稳淡定的习性。所以,一把羽扇,正是诸葛亮泰然处世的智慧的象征。
3、团扇
团扇,汉代即有,又称纨扇,或是合欢扇,盛于西汉至宋朝的一千多年间。外形多团圆似明月,气质也更加温婉秀丽,常见于诗人笔下,常见于美人指间。轻盈若无,又风雅之极。微微摇动,恍如明月流光,别有一番风情。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这是西汉著名才女班婕妤所作的一首《怨歌行》,将一把丝织品织就的圆形扇子,比喻为夜晚天空上方一轮皎洁的明月。而诗中的“合欢扇”即最受女子追捧的团扇。中国人向来以十五的满月寓意人间团圆,故“团扇”正好切合此意。“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4、扇面
说完扇子的形制,便要说说扇子的艺术,扇子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自然少不了“笔墨伺候”。古代文人墨客,多喜爱用“扇”传情,寄情于山水,赏花鸟树木,或提笔作词,或以此为纪。
文献记载,以东晋王羲之书老媪扇这脍炙人口的故事为先。史载王羲之曾在团扇上画小人物;其子王献之的《为桓温书并画乌牸驳牛扇》。
到了宋代,随着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山水画、花鸟画在唐末、五代基础上得到空前的提高。团扇之作,温雅柔情,折扇之作,文气俊雅。扇面之上,眼睛所到之处,不过方寸,却象是在片刻之间,游历过四方,历经了四时。花鸟虫鱼,山水楼阁,才子佳人,千秋今古,都在这方寸、开合之间,扇面里藏着一个清远、精巧的中国。
时至今日,扇不单单只是消暑工具,它更是文化载体,亦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在古代,只有王公贵族才会手握一扇;平民百姓无福享用,扇被当做权势的象征;三国时诸葛亮手执羽扇运筹帷幄,扇又成了智慧的象征。此外,扇子还是八仙的宝物。八仙之一钟离权常手执一柄可以“驱妖逐邪”的扇子。
扇子之“扇”与“善”谐音,扇子也寓意“善良”、“善行”。所以古人常将扇子挂于室内,象征着雅趣、高洁、与人为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