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风水  国学  易学  道家  佛家  策划  教程  学术  视频
本站推荐
莱阳市娘娘山泉水厂
       纪风策老师和梁巧华总经理   宋朝  ... [更多]
莱阳市娘娘山泉水厂预祝2023中华
军创广告传媒预祝2023中华传统文
蓬莱万德福酒业预祝2023中华传统
江苏美人河酒业预祝2023中华传统
甘肃屈吴禅酒业预祝2023中华传统
关于开展“万德福杯”优秀中华传
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央视新闻联播】习近平在蓬莱
 国学交流
 
郑正国:揭秘端午文化的来源,99%的人都不知道的那些故事!
发布人:蓬莱易学   发布时间:2020-06-24   点击:1340次

    众所周知,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节日一端午节。“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 《风土记》: “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唐代欧阳询等编撰的《艺文类聚》注释此典故:“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因此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午”,属十二支,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重午节”或“重五节”。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说法:屈原说、夏至说、龙日说、恶日说、勾践说、曹娥说、陈临说、伍子胥说、介子推说、沐浴日说、吉祥鸟说、岩红窝说等等,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就要数纪念屈原了。


一、屈原说

“屈原说”最早出自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和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

屈原,名平,字原,楚国丹阳( 今湖北省秭归县)人。他忧国爱民,提倡“美政”,主张联齐抗秦。

屈原深受楚怀王的信任,任左徒之职,体恤爱民。不幸的是,后来他的主张遭到了楚国保守势力包括郑袖、靳尚等人的强烈反对,他们进谗言诋毁屈原,导致屈原渐渐失势,最终被楚怀王流放。再后来,当屈原得知秦国军队攻陷楚国都城郢都的消息,他悲痛欲绝。于公元前278年的五月五日,抱石自沉汨罗江而死。

据《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命,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至今为俗。”

《隋书●地理志》说:“屈原以五月五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急驰,棹歌乱响,喧震水陆,观者如云,诸地皆然。而南郡尤甚。”汉时秭归即属南郡。

唐代诗人文秀有《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相传,东汉建武年间,即公元25年至55年间,长沙有个叫区回的人,大白天忽然看见三闾大夫屈原,向他诉说着粽子被蛟龙窃走的事,告诉他以后再做粽子,必须以楝树叶包裹。区回把这个奇遇告诉了乡民,乡民们含着泪水,按屈原的吩咐精心制作粽子。后来,此传说被南朝的文学家吴均撰写成志怪小说,并收集在《续齐谐记》里,该文说,屈原在夏历五月五日怀石自沉汨罗江后,楚人极度悲痛,遂以米粽等食物投水祭之。此说被闻一多誉为“无上的智慧”。屈原自沉汨罗的五月初五正与端午节日相合,使端午节成为纪念屈原之节日。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载:“五月.....亦因屈原。”《荆楚岁时记》、《隋书》等古籍均有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记载。

二、曹娥说。

这种说法出自东汉年间的《曹娥碑》。

曹娥是孝女,她的墓在今浙江绍兴。据东汉邯郸淳《曹娥碑》、东晋虞预《四明丛书》记载:上虞 曹娥之父为一弦歌礼神的巫师,于汉建安二年五月五日驾舟溯江而上去迎波神伍子胥,被波涛溺死,不得其尸。时年十四岁的曹娥女,沿江号哭,到第七天投江而死,三日后与父尸俱出。乡民被曹娥的孝举而感动,每年五月五日以竞渡投食江中来悼念她。

三、陈临说。

谢承《后汉书》记载:“陈临为苍悟太守,推诚而理,导人以孝悌,临征去。后本郡以五月五日祠临东城门上,令小童洁服舞之。”(《初学记》卷四引)

传说广西苍悟太守陈临是个好官,心系百姓,深受百姓爱戴。因公殉职后,百姓在五月五日举行端午文化活动来纪念他。

北齐魏收《五日诗》曰:“麦凉殊未毕,蜩鸣早欲闻。喧林尚黄鸟,浮天已白云。辟兵书鬼字,神印题灵文。因想苍梧郡,此日祀陈君。”


四、勾践说。

据东汉袁康《越绝书》记载:越王勾践被软禁在吴国三年,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立志报仇雪耻,逐渐得到吴王夫差的信任,勾践被放回越国那年,于五月五日以“竞渡之戏”为名开始操练水军,最终灭吴复越,越人便以五月五日作为纪念勾践的纪念日。

五、恶日说。

先秦时代,人们认为五月份是毒月,五日是恶日,传说这天奸佞当道,五毒齐出。

据《礼记》中记载,端午节源自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其中的《仲夏记》一章中有规定,即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大戴礼》中也记载:“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而在民间,关于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有很多。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名文,姓田氏)出生于五月五日,其父田婴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日”,并认为:“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要田文的母亲丢弃他,母亲不忍心,偷偷地哺养。田文不屈服于命运,质问他的父亲:“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田文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成为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南宋文天祥《端午》诗有“田文当日生,屈原当日死”之说。——《史记●孟尝君列传》

南朝宋王猛的孙子王镇恶,也是出生在五月五日。载云:“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继疏宗。猛见夺之,曰:‘此非常儿,昔孟尝君恶日生而相齐,是儿亦将兴吾门矣。’故名镇恶。”果然,后王镇恶屡建战功,被封为征虏将军。——《宋书●王镇恶传》

《论衡》的作者、东汉著名思想家王充也曾记载:“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被寄养在宫外,直到继承皇位时才回到宫中。由此可见,古人普遍认为五月初五为恶日。

综上所述,自先秦以来,五月初五均为不吉之日。并且当时的人们还避“端五”忌讳,因而称之为“端午”。

六、龙日说。

”龙日说“来源于我国著名的诗人、民主战士以及学者闻一多所著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

他认为,在古代吴越地区,五月初五是“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闻一多为了阐述、推论端午为龙日说,在《端午考》一文里,共列举出101条古籍典故,并逐一-阐释,为更进一步考证其龙日说寻觅大量佐证。综合其证,主要有六个方面。

其一,他认为最明显的是端午竞渡用的是龙舟,意思是说竞渡用的主要工具是龙的标志;

其二,粽子与龙的联系。粽子投到水里,被龙所窃或夺;

其三,传说扬州在端午节铸盘龙镜,祈求降雨;

其四,五月五日举行的“龙忌”日,纪念介子推,而且介子推的故事中又有《龙蛇歌》,其词见于《吕氏春秋●介立篇》;

其五,相传守宫制用的一一种保护贞操的秘药是端午日制成的。闻一多在此说:“而守宫一名龙子,这也昭示着端午和龙的因缘”;

其六,在端午节这天有鱼变成龙的传说。

总而言之,闻一多认为端午节这天与“龙”相关联的较多,故为龙日说。


七、夏至说。

西晋史学家司马彪在《续汉书●礼仪志》中记载:“仲夏之日,万物方盛。日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揉懋。其礼:以朱索连荤菜,弥牟蛊钟;以桃印长六寸、方二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代以新尚为饰。夏后氏金行,作苇茭,言气交也;殷人水德,以螺首,慎其闭塞,使如螺也;周人木德,以桃为更,首气相更也。汉兼用之,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

不仅记录了夏至是五月初五及其风俗起源的内容,而且明确指出,汉代五月初五的风俗是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

当代,持此说法的主要人物为著名学者刘德谦。他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为其观点提出三个主要依据:

第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中并未提到这一节日风俗,即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但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另外,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龙舟竞渡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的范围之中,由此可见,不一定是为了打捞溺江而逝的伟大诗人屈原。

第二,端午节的有些风俗内容,例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也并没有多大关系。

第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个解释是: “日叶正阳, 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由此可见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应当是夏至。但是因为与其艺术一样,屈原的人格出众,因而人们也愿意把这-纪念日归之于他。

八、伍子胥说。

相传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化作涛神,当时世人都觉悲哀,因此祭奠他,端午节由此产生。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期的楚国大夫伍奢之子。

由于宫廷倾轧,伍子胥父兄均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随即投奔吴国,辅助吴国征伐楚国。他痛恨楚平王,攻入楚国后,楚平王已死。为报父兄之仇,掘墓鞭尸三百。

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连战连捷,大败越国。夫差毫不犹豫答应越王求和。伍子胥看破越王阴谋,上书灭越。然而夫差听信太宰伯懿谗言,下令要赐死伍子胥,却不知太宰伯懿收受了越国的贿赂。

伍子胥得知消息,决定自刎。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夫差闻言大怒,派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并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尸首被装入皮袋投入钱塘江以后,迎波逆流而上却不沉没,当地百姓认为是伍子胥显灵,尊称他为“波神”、“伍神”,以后每年的五月五日,人们就驾舟竞渡,希望重见伍子胥显灵。此俗主要流行于钱塘江流域。


九、沐浴日说。

据汉代《大戴礼●夏小正●五月》记载:“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也。”

意思就是说,古代的人们在端午节用芬芳的兰花制作成浴水而沐浴,所以称端午节为沐浴日。

唐代韩鄂《岁华纪丽》说:“端五,角黍之秋,浴兰之月。”

宋代《梦粱录》也说:“五月重五节,又日浴兰令节。”

屈原《九歌.云中君》有“浴兰汤兮沐芳”诗句,其意亦为用芳香的兰花汤水沐浴。

十、吉祥鸟说。

此说源于湖北沔阳一带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沔阳有四位豪杰,自称“吉祥雀子”,他们四人专事劫富济贫,后来不幸被官兵围剿,四人均于五月五日投湖自尽,后人为怀念这四位“吉祥雀子”,在每年的端午节这天,以抬着四尊雕像游走、竞相划船等形式,举行祭祀仪式,故称吉祥鸟说。

十一、岩红窝说。

据《唐书●中宗纪》载:云南傣族英雄岩红窝,勇猛睿智,秉性刚烈,志为穷人打抱不平,在不满强权专制的情况下,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而死。因此,在云南德州地区的傣族百姓为祭祀他,于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划龙舟游弋龙川江,以示纪念。

十二、介子推说。

介子推又名介之推、介子绥,春秋时期晋国人。

传说晋文公赏赐从属时,介子推没有得到提名,而且他也不愿意居功得赏,便与母亲隐居于绵上山里。文公为逼介子推出山,便放火烧山,而介子推坚持不出,最后自焚而死。

五月五日纪念介子推的说法,首见于东汉蔡邕的《琴操》:“介子缓....抱木而烧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发火。”为了在端午节这天纪念介子推,文王下令民间不得生火。

又据晋代陆翔《邺中记》说:“并州俗以介子推五月五日烧死,世人为其忌,故不举饷食。”将五月五日作为介子推的忌日,而且民间在这天有不生火做饭的习俗。此处的并州是指今内蒙古、山西大部及河北之一部,即包括河北保定、正定,山西太原、大同等地。

郑正国老师简介

   郑正国,男,1963年出生,浙江舟山市人,因祖上庇荫一直从事《周易》学研究,90年代学习于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1995年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在互联网上关于易学咨询策划的研究者,从1993年以来来自全球的华人社会易学咨询电话成千上万,并作出满意的解答,1997年以来在境内外几十家大企业策划中成绩斐然,1998年受到 国家高层接见,1999年受到美国及韩国邀请并入选《中国当代易学文化大辞典》,2000年出席二千年南京国际《易经》大会,入选《二十一世纪人才库》等十几部国内名典。2001年受到北大研究生班的邀请, 2001年受到欧洲华人华商协会邀请,赴欧洲受到欢迎,将成为当代青年从偏僻山村步入国际讲台的典范以及我国最有希望的易学应用人才。中国当代易学风水名家,现任舟山普陀正国易经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结缘热线:13906806886。

青岛风策国学文化发展研究院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江西路27号 常驻地址:烟台市蓬莱区北关路782号 电话:17753538249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浏览器版本,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技术支持:蓬莱善义电脑
鲁ICP备18042303号 Copyright 2018 www.fengceguoxue.com 国学易经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