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这个地基如打得不牢,那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将无从谈起。当家长把学生交到教师的手里的时候,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就听老师的话,你费费心,给好好管一管。"说这样话的常常是家庭教育失败的家长。
他们抓住了教师这根稻草,盼望教师用"点石成金"之术来教育好孩子,但他们却忽略了一个前提:抛开家庭教育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无异于空中建楼。
其实,现在的一些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已经偏离了正确的教育轨道,走入了教育的误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重学习轻做人。这样的家长把全部的身心和财力都投到学生的学习上去,培养特长,参加各种补课班等等。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认为孩子各个方面皆好。殊不知,学习与做人正如"人"字的一撇一捺,少了任何一笔,这"人"字都会倒下。而做好一个人是做好一切的前提。只看重学习而忽略做人方面的教育,就会在学生的心目中养成"学习好就可以代替一切"的思想,而尊敬父母、师长,关心、团结同学,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品德就会被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目空一切等代替,当学生成绩考得好时就会洋洋得意,不好时就会嫉妒他人,甚至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有时还会为了取得高分而弄虚作假。
二、 重言教轻身教。有的家长十分关心孩子的学习,每天在孩子的面前要求其学习这学习那,而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孩子面前从未看过书;把家里装修得十分豪华,却不会留有一席之地放书架,更谈不上为孩子的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有甚者,每天外出应酬,喝酒打麻将,半夜醉醺醺地回家;在孩子面前大讲做人的道理,可是自己却领着孩子闯红灯,上公园逃票,给老师送礼,随地吐痰说脏话等。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好的言行让孩子受益终生,不良的言行,让孩子终生受损。作家长的问一问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你自己做到了吗?
三、 重物质轻情感。有的家长爱孩子却不得法,过分溺爱。孩子要钱给钱,要物给物,从不过问孩子要钱要物做什么。这样对孩子的态度实际上是在害孩子。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全使孩子遭到毁灭。"而现在的一些家长正是这样的害孩子而不觉悟。他们还会振振有词:"现在每家就一个孩子,条件又好,挣钱不给他们花还给谁花?"这样下去的结果是让孩子养成了"钱是万能的"、"有钱好办事"思想。
岂不知,物质上的满足永远也代替不了情感上的欠缺。当家长抱怨孩子什么话也不和家长说,现在和孩子沟通很难的时候,是否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你给孩子向你倾诉的时间和机会了吗?
四、 重分数轻差异。有些家长过分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如意就大加训斥,唠叨没完没了;考得好就"一俊遮百丑"。从不注重个性的差异,单凭自己的意愿去要求孩子,而不顾孩子的天赋,不顾孩子的个人意愿和兴趣爱好。这样的话,孩子考得好也兴趣索然,考得不好就心惊肉跳。而"逃避"就成为孩子对付这一切最佳方法:为了躲避家长的絮叨、训斥甚至肉体上的痛苦,有的孩子就躲进小屋把自己封闭起来;有的就到网吧里聊天打游戏,有的就干脆一走了之,更为严重的是自杀或杀害父母。
作为家长,要改变以上的错误教育方式,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配合学校教育,应做到:提高自身的素质,改变教育观念,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倡导民主理解式的教育方式,摈弃家长制作风,以相互理解和沟通代替单方面意愿,以关心孩子情感需求代替纯物质上的给予,以自身的正确行为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代替单一的追求分数,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打牢家庭教育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开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为社会、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人才。
|